金秋送爽,雞鳴陣陣。走進汶上縣蘆花雞生態養殖基地,一群群羽毛豐滿、體貌俊俏的蘆花雞,正伴隨著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在林間悠閑覓食。聽音樂、曬太陽、吃活食、飲凈水,在這里蘆花雞過上了“向往的生活”。
“過去沒有技術,只是零散的養殖戶進行蘆花雞飼養,模式比較單一,收入比較低、不穩定。現在,我們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條集蘆花雞育種、種雞擴繁、雞苗銷售、生態飼養、肉蛋產品深加工以及蘆花雞養殖技術研發等為一體的蘆花雞產業鏈。”汶上縣蘆花雞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賈正國說。
20世紀90年代末期,蘆花雞瀕臨滅絕。賈正國發動親戚朋友先后收集到180余只羽色相對純正的蘆花雞。他依據國家品種資源庫的汶上蘆花雞標準嚴格把關,分系籠養、人工授精、提純繁育,到2003年,共提純蘆花雞約2000只,也正是這一年,汶上蘆花雞協會正式成立。而后,經縣科協牽線搭橋,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為每一只蘆花雞做了DNA檢測,從基因生物學的角度進一步提純,只留下了800只純種汶上蘆花雞。
為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持續化、科技經濟化的有機融合,汶上縣充分發揮蘆花雞協會帶動作用,在以前“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模式上,又創新探索了消費領養、社會認養、區域聯養、分戶散養和托管代養的“五養”新模式,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和村集體經濟增收,帶動基層勞動力就業以及全面科普養殖技術方面形成了穩 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蘆花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又在不斷發力,輻射帶動著更多產業、更多群體,讓更多農民依靠蘆花雞富起來了。“之前,蘆花雞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主要是通過批發商收購,銷售模式很傳統。與助農電商直播帶貨合作后,蘆花雞走上了網絡,讓全國各地的更多消費者認識了蘆花雞系列農產品。”在汶上縣次邱鎮河里村立體養殖基地,“新農人”馬海濤正在直播間與天南海北的粉絲互動,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汶上特產蘆花雞的魅力,紛紛下單購買。次邱鎮第 一書記呂全說,直播帶貨不僅助長了產品品牌知名度,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在網絡中對汶上蘆花雞特殊性進行了科普推廣,一舉多得。
如今,蘆花雞產業在各地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年孵化雛雞6000余萬只,出欄成雞1000萬只,蘆花雞雞苗及相關深加工產品遠銷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年總產值已突破3億元,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
賈正國感慨,一路走來,蘆花雞產業有今天的成果,科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騰飛。汶上縣科協主席王春芳表示,科普惠農,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未來,他們將繼續依托自身優勢,加強地方產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組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真正走到村民身邊,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貢獻科技力量。
濟寧日報記者 梁 琨
濟寧日報通訊員 劉 慧 武玉玲
山東金秋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汶上蘆花雞保種場
中科院吳常信院士工作站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汶上蘆花雞
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汶上蘆花雞
山東省農產品區域企業品牌汶上蘆花雞
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汶上蘆花雞蛋
上一條:山東金秋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評山東省2023年度畜禽遺傳資源開發利用優 秀企業 | 下一條:吉林扶貧辦等考察團到金秋農牧公司考察調研汶上蘆花雞產業發展情況 |